找到相关内容587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即色游玄”的问答、郗超和竺法汰关于“本无”的问难,都还不出玄理论辩的范围。但稍后的王谧请教鸠摩罗什,问到“涅槃有神”、“灭度权实”、“般若法”、“般若称”、“般若知”等等,从佛教义理层面看显然已经达到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贵州佛教——文学艺术

    之内江人,姓笪氏,净和其名也。生于康熙壬寅年正月二十日子时;圆寂于雍正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亥时。其徒藏其塔于本寺后毗卢峰。至若圆寂后,有蔡姓者遇上人于平越道中,问答如故,蔡远出乃归,语寺中。追数圆寂时已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278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一世的人,便能断尽生死苦恼,不再受生。斯陀含为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二果。   6第九章次问答造色法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经说,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不能自造,而其他种种物质(色)则都是由四大组合所...、身五官也是如此。注:为四大所生色。   ⑥本书第一章〈初问答真法身〉中,罗什曾论述说:「而今有香之物,必有四法:色、香、味、触。有味之物,必有三法:色、味、触。」可参看。   ⑦五欲:指财欲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
  • 佛学大师: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佛学思想

    遗憾,还提出十几条佛学问题,请予以回答,又报偈诗一章,其中有:   时无悟宗匠,谁将握玄契?   来问尚悠悠,相与期暮岁。   以示挽留。后人把慧远与鸠摩罗什之间关于佛学问答十八章编为《问大乘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693244.html
  •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八思巴壁画探秘

    外披长袈裟,呈威武姿式站立于卡垫之上,双手执法钹,一手上举至头部,一手下垂作问答状。动作夸张,神情稳重坦然,一副稳操胜券之态。背景上画有一座华丽的宫殿建筑,强化了这场释道辩论中佛教高僧必胜的环境渲染气氛...

    格桑益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1893342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智论》所说与他原先所理解的佛法大有不一致之处,加上罗什有意回西域故国[9],于是提出来向罗什请教。罗什一一作了回复。所有这些问答,后人辑成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,又名《大乘大义章》,今存。从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年后感得灵验,既见金色玉毫,复证念佛三昧[19]。他著有《释净土群疑论》(也称《决疑论》、《往生决疑论》)七卷。据书前平昌孟铣之序,此书未写完而怀感去世,由师弟怀恽修补而成。全书采用问答体,分为十二科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说法。”《维摩诘所说经·入不二法门品》中文殊师利菩萨说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,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佛陀也常说:“吾说法四十九年,未曾说一字。”而历代的禅师们也经常说:“开口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

    ,他说:“佛教之经典翻译到我国,或是五七言之新诗体,或是长行。长行之中,亦有说理、述事、问答、乃至譬喻等,与中国之文学方面,亦有极大之裨助。至于唐朝以后之文体,多能近于写实顺畅以洗六朝之纤尘,未尝不是...

    李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4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。表决的方式,一般是口头问答,征求同意,同意的不说话,不同意的表示意见,如果大家都不说话,便是通过。有一种事经过这样一次征问,便作决定;有一种较重要的事要经过两次征问,才作决定;有一种更重要的事如授戒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